
初红艳
北京工业大学,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,博士
北京工业大学,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,教授,博导
2005/8-2006/1,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,航空与机械工程系,访问学者
2012/9-2012/10,美国马里兰大学,工程教育培训
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,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等
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,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,装发预研项目,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
发表论文60多篇,其中三大检索论文20多篇
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多项
E-mail:chuhongyan@bjut.edu.cn
含橡胶机械结构动态特性研究:
针对含橡胶的机械结构,如钢-橡胶辊的对滚结构、密封结构等,研究其运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,重点分析由于橡胶粘弹特性所引起的结构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升、滞后、阻尼、接触等问题;同时对结构间存在的粘弹性流体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,分析粘弹性流体所产生的温升等特性;进行含粘弹性固体、粘弹性流体的热-流-固耦合研究,分析固体、流体在大变形、粘弹滞后、粘弹温升、流变特性变化等综合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分析
针对含橡胶的机械结构,如钢-橡胶辊的对滚结构、密封结构等,研究其运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,重点分析由于橡胶粘弹特性所引起的结构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升、滞后、阻尼、接触等问题;同时对结构间存在的粘弹性流体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,分析粘弹性流体所产生的温升等特性;进行含粘弹性固体、粘弹性流体的热-流-固耦合研究,分析固体、流体在大变形、粘弹滞后、粘弹温升、流变特性变化等综合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分析
智能制造研究:
进行制造车间智能生产计划与调度研究,考虑多资源、多目标、不确定性等因素,研究遗传算法等相关优化算法;进行产品质量预测与质量趋势预测等研究,采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,结合相关工艺参数-产品性能模型、SPC质量分析等,提高现代企业产品质量分析的决策效率;进行规则-实例相结合的加工工艺智能规划研究,综合考虑加工过程历史数据及实时生产数据,提高工艺规划的效率与实用性;采用专业软件进行车间的物流布局与仿真,以发现瓶颈环节,寻求改进途径,提高车间的物流效率与设备利用率,降低生产成本
进行制造车间智能生产计划与调度研究,考虑多资源、多目标、不确定性等因素,研究遗传算法等相关优化算法;进行产品质量预测与质量趋势预测等研究,采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,结合相关工艺参数-产品性能模型、SPC质量分析等,提高现代企业产品质量分析的决策效率;进行规则-实例相结合的加工工艺智能规划研究,综合考虑加工过程历史数据及实时生产数据,提高工艺规划的效率与实用性;采用专业软件进行车间的物流布局与仿真,以发现瓶颈环节,寻求改进途径,提高车间的物流效率与设备利用率,降低生产成本
热加工过程工艺仿真与优化研究:
主要对锻造过程、热处理过程等采用专业软件DEFORM进行仿真分析,通过对锻造产品的工艺过程、毛坯、模具、工艺参数等进行仿真与优化,以期在产品质量、生产周期与生产成本等方面达到综合优化;对机械产品的热处理过程进行仿真分析,通过正确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设计,以获得预期的热处理效果,如微观组织、硬度、残余应力等
主要对锻造过程、热处理过程等采用专业软件DEFORM进行仿真分析,通过对锻造产品的工艺过程、毛坯、模具、工艺参数等进行仿真与优化,以期在产品质量、生产周期与生产成本等方面达到综合优化;对机械产品的热处理过程进行仿真分析,通过正确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设计,以获得预期的热处理效果,如微观组织、硬度、残余应力等
国家科技重大专项,机床性能试验设计修订,主持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考虑温度因素的钢-橡胶墨辊挤压接触动力学特性及其微尺度间隙内油墨的流动,主持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,彩色平版印刷的油墨传递特性与色彩质量控制机理,主持
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,基于橡胶本构模型分析的橡胶结构热固耦合研究,主持
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,数字化彩色印刷中色墨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,主持
横向课题,智能锻造生产单元总体仿真及优化,主持
横向课题,锻造生产线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开发,主持
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课题,塑料模具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建设,主要参加人
装发预研项目,智能制造示范线关键技术研究,参加
企业委托/贵州安大,航空锻造产业园区数字化工厂总体规划及一期系统集成方案,参加
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,印刷机械数字化控制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示范,参加
初红艳,赵凯林,程强 等;一种模锻成形智能制造生产线锻件质量信息检测方法;发明专利,ZL201911130426.8
初红艳,丁瑞龙,王瑞 等;一种钢橡胶辊对滚试验台;发明专利,ZL202010050426.3
初红艳,陈其,王瑞 等;一种判断钢-橡胶辊结构在动态旋转工况下橡胶粘弹性影响程度的方法;发明专利,ZL201910320620.6
初红艳,杨俊敬;一种计算印刷机串墨辊串动影响因子的方法;发明专利,ZL201310073147.9
初红艳,董可 等;注塑模具智能工艺规划软件;软件著作权,2021SR1341709
初红艳,李瑞 等;模具生产调度系统;软件著作权,2020SR0698163
初红艳,李瑞 等;模锻质量趋势智能预测系统;软件著作权,2019SR1173033
李鹏,初红艳,康建山;印刷过程质量智能监控系统;软件著作权,2010SRBJ1704
初红艳,秦合营,李鹏;印刷色彩质量综合评价软件;软件著作权,2009SRBJ5415
初红艳,邓颖辉,李风光;基于混合优化算法的双资源多目标车间调度软件;软件著作权,2009SRBJ5189